原创 这档不断“更新”观众历史存档的节目凭什么“生命力拉满”?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导读:在一个个“人”的故事里,看到历史发展的痕迹。

文|三木

“我今年的‘宝藏节目’,既有对宏大历史和重要人物的观照,也有‘碌碌有为’平凡人的日常书写,还有古代中国诗意、绚丽的格调氛围,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直指人心”……6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档聚焦简牍的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圆满收官,不少观众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追更节目的收获,以及对下一季节目的期待。

节目全网累计收获401个相关热搜热榜,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2亿;全网视频播放量超1.1亿,其中央视频节目专辑播放量累计超3951万。节目不仅激起广大年轻人对简牍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简牍学“化冷为热”,也实现了对文物活化的影视化路径探索,凸显总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文化担当。

以人为核心,

真实人物“还原”生活图景

最后两期节目,《简牍探中华》选取居延汉简部分记载,以目前出土居延汉简最多的候官——甲渠候官为切入点,揭秘汉代烽火制度的精妙和屯戍制度的智慧的同时,也勾勒出一幅鲜活生动的汉代边塞生活画卷。

虽然节目打开的是一扇扇探寻历史的“大门”,但它并没有陷入对历史的宏大叙事之中,而是以“于日常中见久远、于细节处见宏大”的思路,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经历,将一段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娓娓道来。

无论是通过演绎置啬夫“弘”在悬泉置的成长经历,承上启下地展现古代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荣景象与历史传奇;还是让汉吏“敢”以自下而上刑法改革的亲历者身份,参与到收人律废除的相关事宜之中,从而回顾中华传统法律文明的初心和本愿;或是通过西汉初期医者“弓”携医书入蜀地传医授道的生活细节,展现出“医者仁人之心,中国之心”,都让这些正史中少有记载的人物再次被世人看见,也走进了观众心里,成为联动时代脉搏的平凡而又特别的生命个体。

同样走进观众心里的,还有简牍中各种“出乎意料”的记载,通过节目访谈,书于竹木上的“旧识”变“新知”,进一步加深观众跨越时间的共情。观众会发现,出土于张家山汉墓《引书》中记载的“导引”就像古代的广播体操;“扁鹊”并不是具体的人,而是古代良医的代称;原以为简牍上都是文字记录,没想到也有“手绘漫画”……能够看到,《简牍探中华》在内容选择上,同时具备严肃性与趣味性,以微观视角感染观众、唤起大众兴趣,由此找到文化节目与观众血脉相连、文脉相通的古老智慧和精神力量。

而整季节目以秦简到汉简的历史发展为顺序,不仅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精准解读“更新”着观众的历史认知,更兼具人文温度,让观众透过历史迷雾真切感受古人的生活。正如清华大学历史系暨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侯旭东所说:“我们期待中国简牍学能够持续发展和创新,研究成果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简牍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唯创新永恒,

情景演绎“再现”历史高光

《简牍探中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节目创作团队在总台对大型文化节目创作愈发驾轻就熟的过程中,从未改变以持之以恒的创新能力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魅力的初心。

《简牍探中华》的创作巧思就在于“实地探访 实景戏剧 文化访谈”的巧妙融合,共同支撑起古老简牍探索的文化与艺术空间。节目通过创新叙事手法,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达到新高度。

回顾整季节目,《简牍探中华》造就的一个个历史“高光时刻”,令无数观众动容。从县令“禄”拼死剿灭盗贼,用生命保护迁陵百姓安危;到创作出银雀山汉简主人“司马韬”的形象,让其携手军政“杨仆”穿梭历史长河,串联起《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主要内容与哲学思想;再到《云梦睡虎地秦简》里最后的跨时空“团聚”,把“家”和“国”连在一起……

这些丰富的情景演绎不仅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禁锢,艺术化地再现简牍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让观众与历史“相遇”,更因其提纲挈领的呈现,让历史中微小却不可或缺的平凡人物,以可视化的呈现真正实现“贴近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节目又把历史与现实勾连起来,让观众在知来处的同时,跟随节目共同思考今日之中国。如《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喜”接过父亲手中的笔续写《编年记》,在传承中记录时代、书写历史,正如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在节目中所言,“中国人自古就是和自己的民族、国家绑定在一起的。”

《简牍探中华》实地探访部分,更是聚焦各大简牍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对外公布出土于汉代酒泉郡长城烽燧遗址的一批汉简,虽然数量不多,但记载的内容却涉及汉代酒泉塞防的兵器管理、文书传递等诸多方面;首次发行银雀山《孙膑兵法》英文版,兼具学术性、科普性和艺术性以满足更多人需要;以及启动一百册《中国简牍学文库》编纂项目等,推动中国简牍学发展迎来新的“高光”,也为古代历史研究提供新切口。

续文化薪火,

破圈传播“上头”更“上心”

在中华文化更加蔚为大观,中华文明无比光彩夺目的当下,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地延续?强化对观众的亲近感和感召力,逐步完成从科普到喜爱,再到传承的命题链路,是当前电视文艺创作走出“科普”的初级使命,也是文化节目创作创新应有的题中之义。

于是,我们在《简牍探中华》看到节目以“牍”述典章,扩散出破圈层的影响力。来自军事、中医、影视、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纷纷展开针对性解读。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陈伟认为,节目又一次在古代经典的诠释、传播方面作出全新尝试,“这将为简牍学的大众传播创造新的契机,为文化传承开辟新的空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表示,“节目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又一高价值的‘示范样本’。”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薛国安评价,“节目一层层探秘中国兵学文化密码,实属守正创新的大手笔,文化自信的大制作,有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凭借新内容、新呈现,《简牍探中华》也在简牍学之外,实现更具传播价值、文化价值的新表达。正因如此,节目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建立起“我”与文明的血脉联系,主动走进博物馆打卡学习,近距离感受简牍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简牍探中华》的讲述并没有沉浸在对历史的回望与追溯中,而是以“微视角”探寻“大时代”,用平凡百姓“小我”讲述国家“大我”故事,把文化传承、家国情怀、文脉赓续等宏大主题汇入一幅幅中国故事的精彩画页,给当下以思考,也对未来以展望。

《天回医简》带领观众一探中华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医者“极微极精,以观死生”的审慎态度与仁爱之心;《悬泉汉简》在“大汉不老,悬泉不老,我们不老”的真挚情怀里,看到真情的奉献与坚守的力量……随着简牍逐渐为更多世人所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相信:简牍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密码,不仅书写在竹木上,更要留在生活里,让民族的根与魂以此为媒,代代传承。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随着节目收官,观众在社交平台中的声音既有不舍,更充满期待:不舍这档“宝藏节目”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直指人心,期待简牍焕发出新的光彩。而这种感染力、创新力、传播力,既是《简牍探中华》给文化节目带来的全新表达,也是当下文化节目将“生命力拉满”的赤诚之心与文化自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ipigui.com.cn/index.php/art/detail/id/12862.html
 推荐视频

个十百千万

陈凯歌 徐克 林超贤 黄建新 刘伟强 

黑水仙2020

杰玛·阿特登 艾斯琳·弗兰乔茜 黛安娜·里格 吉娜·麦基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杨光的快乐生活之绅士品格

杨议 颜丹晨 温兆伦 魏一 张立

至高指令BigOrder

森田成一 三上枝织 田所梓 久野美咲 三咲麻里 

幻土

俞宏荣 郭月 刘晓义 陈泽耀

我的舞林江湖

陈承 郑智勋 叶禹彤 王雅静 李为民 

号手就位

李易峰 陈星旭 张馨予 肖央 段博文 

文集2018

郑帝元 申银秀 许真 徐现宇 孔敏晶 

厨娘杀手

欧嘉·柯瑞兰寇 唐·约翰逊 Dallas Page 凯瑟琳·道布尔迪 比安卡·德安布罗西奥 

设计者

姜栋元 李茂生 李美淑 金弘波 李钟

托马索2019

Cristina Chiriac 威廉·达福 Anna Ferrara Stella Mastrantonio Lorenzo Piazzoni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